菠菜种植栽培技术要点
菠菜,别名赤根菜、菠棱菜、菠斯草,原产于古波斯,属藜科二年生蔬菜。
一、生物学特性(一)形态特征
菠菜的直根红色似鼠尾,味甜可食,侧根不发达,主要根群密集于25-30cm土层中。营养生长时期,叶片簇生于短缩茎上,较肥大,为主要食用部分。抽苔后茎生叶较小,花茎柔嫩时也可食用。单性花,一般为雌雄异株,少数为雌雄同株,花*绿色,无花瓣,风媒花。胞果有刺或无刺,千粒重8-10g。
(二)生长发育周期
菠菜从子叶展开到出现两片真叶阶段生长较缓慢,此后生长加速,经过一段时期后生长点停止分化叶原基,开始分化花芽,此后叶数不再增加而只是叶面积和叶重的增加,此为营养生长时期。从花芽分化到种子成熟为生殖生长时期。外界环境中凡能增加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的因素,均有利于植株向雌性转化;反之则有利于向雄株转化。
(三)对环境条件的要求
耐寒力强,具有4-6片叶的幼苗在-10℃的地区可在露地安全越冬,可短期忍耐-30℃的低温,甚至在-40℃时也只是外叶受冻枯*,根系和幼芽不受损伤。生长最适温度为15-20℃,不耐高温,在25℃以上生长停滞。
为典型的长日照作物,植株必须在12h以上的长日照条件下才能抽墓、开花、结实。不耐干燥和干旱,对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要求均较高,适宜的土壤湿度为70%-80%空气湿度为80%-90%。菠菜较耐盐碱,对土壤的适应性广,在三要素齐备的情况下,应注 肥的施用。菠菜对缺硼较敏感,缺硼时心叶卷曲,生长停滞。
(四)菠菜植株的性型
菠菜植株的性型有以下4种
1, 雄株植株矮小,基生叶和茎生叶均又少又小,雄花序位于花茎顶端,抽菜最早,花期短,此种株型在有刺种中较多,为低产株型,应及早拔除。
2,营养雄株植株较高大,基生叶较多而大,茎生叶发达,雄花者生于花茎的叶脑处,抽苔较晚,花期较长,此种株型无刺种较多,为高产类型。
3,雌株植株高大,生长旺盛,基生叶和茎生叶均较发达,雌花着生于花茎叶腋处,抽苔较雄株晚,为高产株型。
4,雌雄同株在同一株上着生雄花和雌花或为两性花,基生叶和茎生叶均较发达,抽,晚,花期与雕株相近,为高产株型。
二、品种类型依叶片的形状和果实上刺的有无分为两类:
(一)尖叶菠菜(有刺种)
叶片窄而薄, 箭形,基部载形多缺刻,叶柄细长,果实有刺。耐寒力强,不耐热,对日照反应敏感,在长日照下很快抽囊。
(二)圆叶菠菜(无刺种)
叶片椭圆形,大而厚,多有皱褶,叶柄短,果实无刺。耐热力较强,耐寒力较弱,对日照长短反应较迟钝。
三、栽培季节与茬口安排菠菜在春夏日照逐渐增长的环境中易抽墓开花,故除夏季外,其他季节选用相应品种均可栽培。据菠菜对温度的要求,以春秋两季栽培为宜。春播应尽可能提早,使其在抽苔前达到商品成熟,并及时收获;秋季适宜菠菜生长的季节长,叶片肥厚,质佳。长江流域以北地区菠菜还可以各种方式越冬,华南则以冬春两季栽培为主。
四、露地越冬茬菠菜栽培技术(一)整地、做畦
清洁园地后施入腐熟粪肥-kg/hm2、复合肥-kg/hm,撒匀后深翻25cm,整平地后,作成东西向低畦,宽1.6m、长8-10m,每隔8-10m留出一条风障沟。
(二)播种
菠菜在越冬前应有40-60d的生长时间,京、津一带及华北、西北平原宜于秋分至寒露之间播种;高寒地区应于白露前后播种。播前3-4d用凉水浸种12h,捞出后置于室内催芽,每天翻动1次,约经3-4d种子露白时播种。可撒播或条播,条播时按10~15cn行距开深3-4cm的浅沟,播后覆土、镇压、浇水。播种量为75-90kg/hm。
(三)田间管理
幼苗出土期间应保持地面湿润,齐苗后适当控水。幼苗长有2-3片叶时间距5cm左右,然后浇水、中耕,促根下扎。幼苗长有4-5片叶时,浇粪稀水并及时防治蚜虫。土壤封冻前立好风障并浇透粪稀水,保护幼苗安全越冬。翌春天气回暖时及时清除田间积雪(水),增加土壤透气性,再用新地膜平盖畦面促早返青。心叶开始生长时浅浇一水,并追肥稀~00kg/hm2,以后再浇1-2次水即可收获。
(四)收获
菠菜株高达20cm以上后,及时收获上市。
部分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作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。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