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上最牛大学西南联大的三位校长
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行*有两个机构,一个是校务委员会,一个是教授会。
校务委员会是权力管理机构,校长为校务委员会当然主席。
教授会是一个校务咨询机构,成员包括全校教授。教授会是校长的得力参谋,也是办学校务得力骨干的资源库。各学院有院教授会,学系有系教授会。院教授会主席后来改称为院长,系教授会主席后改称为系主任。各院系教学及管理业务,统由教授会评议,由院长系主任执行实施。教授会实际上是院长系主任领导下的民主办学权力机构。
当时南开大学校长是张伯苓、清华大学校长是梅贻琦、北京大学校长是蒋梦麟。三人都是享誉海内外的大教育家。论名气,张伯苓 ,被称为教育泰斗;论官职,蒋梦麟 ,曾作过南京 任教育部长;论精力,梅贻琦最年轻,是难得的教育界后起之秀。张伯苓、蒋梦麟和梅贻琦三人,组成西南联大常务委员会,共同管理学校。三常委对大*方针实行合议制,常委会主席轮流担任。三常委开始推年纪较小的梅贻琦为常委会主席。虽说主席轮流担任,却由于客观形势的发展,蒋梦麟、张伯苓因故在昆明时间有限,结果事实上自始至终都是梅贻琦主持校务。这既表明蒋梦麟、张伯苓一直是支持梅贻琦的,也说明梅亦尊重蒋、张两前辈。三校长的友谊和团结,是联大之所以联合到底的重要因素。
梅贻琦没让另两位前辈失望。梅贻琦的办学理念非常超前,他认为大学的核心在于教授,所以西南联大与原来他管理的清华大学一样,实施"教授治校"制度,他认为校长就是给教授搬凳子的人,大学必须由教授来治理。
在西南联大,校长、教务长、总务长、各院院长以及各系主任均由教授兼任,且常是一人兼任数职。西南联大的决策机构、咨询机构的主要成员都是教授,各种委员会也是由教授组成。西南联大的重大事情都经过教授会议讨论决定,教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。
梅贻琦认为,“兼容并包”是“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,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”的根本。正是他的“兼容并包”思想,使西南联大成为学术自由的堡垒。西南联大没有因*治原因开除过一个师生员工。正是梅贻琦的兼容并包,使西南联大汇聚了一批令人仰慕的教授阵营专家学者。
西南联大当时正值抗战期间,物资极度匮乏,常有空袭侵扰,条件之恶劣难以想象。梅贻琦需要解决的就是吃住问题。他亲自到各级管理部门申请拨款,打感情牌,只要能给学校资金,怎么都行。在当时的条件下,全校师生都能有安身之所,有教学场地, 是一个奇迹。
当时的物价飞涨,货币贬值,通胀严重。于是,梅贻琦校长建议给教师的工资以实物形式支付,还派遣专人到周边采购大米,保证教授们的温饱。他还带领师生自主生产,增加收入。
梅贻琦的夫人韩咏华在回忆这段岁月时说,那时候他们一家子经常吃的是白饭拌辣椒,家常的菠菜豆腐汤已是相当不错的待遇。梅贻琦的夫人韩咏华还用摆糕点摊子的方法补贴家用。梅贻琦非常支持,他给妻子做的糕点取名为“定胜糕”,意为抗战一定会胜利。很快,昆明街头转角处,便有了一个卖“定胜糕”的小摊位。更让人称奇的是,有时梅贻琦竟系上围裙亲自到摊点“上岗”。一次,梅校长踩着点按时到了教室。一进教室,大口喘完几口气后,他就带着笑意说:“早上我内人去办事,请我帮她看糕点摊子,但是她事情办不完,我就丢了摊子跑过来了。不过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呢,买糕的人特别多。”一番话,让下面坐着的学生感慨不已。
联大中文系教授左起,朱自清、罗庸、罗常培、闻一多、王力 |